约4830个字。
抓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推进我县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攀升
淮滨县教研室 刘淮玉
校本教研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校本教研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步自觉、高效,使校本教研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期性活动,推进我县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攀升,特制定我县校本教研活动运行策略。
一、确立我县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立足“校本”,改善机制,搭建平台,兴师兴教。
1、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的更彻底。”更新陈旧的观念,充分认识校本教研的意义,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把 “校本”视为一种立场,一种理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2、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学教师”的校本教研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研室、教研员,学校及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研人员勤于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说课和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里压力。在各种机制的激励下,促成领导、教研人员、教师抱着共同的目的从事校本教研,以提升教学水平,“为孩子一生负责”。为此,才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教研人员、领导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学校与教研室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阶段性成果(小至典型案例)推向社会,铸造我县的品牌教师,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