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70个字。
文言文教学也可生机盎然
——《三峡》观后感
作者:湖北省枝江市仙女中学 潘德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 但如今,“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因此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
领域。但是,观摩课《三峡》,却有点“花重锦官城”的感觉!
【片段一】
师:熟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下面,就让我们在读中领略三峡奇特的美!
(首先是听录音跟读;然后是点名读,其余学生看着多媒体画面听读;再次是学生在轻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读;最后是看着多媒体画面和提供的课文文字齐读。)
[观后: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本。但读不是一遍遍的傻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似的读。读一遍要有一遍的目的,有一遍的效果,而且要有一定的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充分感知语言材料,促进知识内化,陶冶情操。本课中,教师巧妙的设置了几个读的情景:录音、多媒体画面、轻音乐、画面和文字的合成体;教师也巧妙的设置了读的层次:跟读、点名读、自由读、齐读;同样,教师也取的了最满意的课堂效果:先读了清字音和停顿,再读准了节奏,最后读出了情感!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不仅弄清了句读,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和情感,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真正地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情感!]
【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对照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了解的请划出,准备向其他同学请教或挑战!
(学生静静的边读边思,课堂当时有的学生在凝神静思,有的在眉头紧凑,有的在轻轻的翻看着书、在交头接耳……大约八分钟后,陆续有同学开始举手,表示已疏通完毕。课堂围绕字词句进入学生互相设疑问答和挑战对手环节,一时间,课堂活跃异常,师不时指导。)
[观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教学同样也应致力于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改大多数教师翻译串讲的通病,而是在文言文课堂中也高举自主、合作的大旗。一方面,让全班同学动手,把各自不懂的字、词、句指出来再全班集中解决,教师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变枯燥的文言字词句的翻译理解为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擂台赛,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的局面!学生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