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5张,另有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嘉禾县第一中学 唐开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针对性强、中心突出的特点。
2.结合演讲辞的特点整体感知文章,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针对性强、中心突出的特点。
2.难点:通过讨论,探求、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3.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文本教学:
(一).导入:美丽的未名湖畔的北京大学,是无数学子梦寐求学的圣地,想必也是在座不少的青年俊杰心中求学深造的圣殿。确实,今天的北京大学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众多的重点学科、超强的综合实力,吸引了来自大江南北的莘莘学子寤寐思服,可谓是“北大如此多娇,引无数才俊竞折腰”。而办校之初的北大并不像现在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90年前的1917年9月,也正是对北大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蔡元培先生到北京大学就任校长之时,在上任之初,他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演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演讲辞。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演讲辞鲜明的特点:一般而言,其一内容上要有极强的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份,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其二,中心要特别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讲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现在让我们来重新聆听这次演讲的声音,边听录音边思考一个问题:本文针对当时哪些现实情况有感而发的?(提醒学生:可在书本上打记相关内容。)
2.针对当时北京大学的现实:①求学者求学思想有偏差,“皆有升官发财思想”, 导致对研究学问就“放荡冶游” 、“潦草塞责”;②学风恶劣, 有的学生在“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社会中为“流俗所染”;③个别学生道德不良,“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在学生陆续的分析、指到后出示)
补充讲解北大当时的情况: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校长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的子弟,来上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