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ppt(课件+讲义+精练,共1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9年语文新同步人教必修2(课件+讲义+精练):第三单元
├─单元序列写作(三)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
│ 单元序列写作(三)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doc
│ 单元序列写作(三)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ppt
├─单元质量检测(三)
│ 单元质量检测(三).doc
├─第三单元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 第三单元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doc
│ 第三单元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ppt
│ 课时跟踪检测(十) 游褒禅山记.doc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
│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doc
│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ppt
│ 课时跟踪检测(八) 兰亭集序.doc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doc
第三单元 第9课 赤壁赋.ppt
课时跟踪检测(九) 赤壁赋.doc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群贤毕至 毕:全少长咸集 咸:都茂林修竹 修:修整 B.畅叙幽情 幽:幽深内藏人之相与 与:交往崇山峻岭 崇:高
C.修短随化 化:变化终期于尽 期:至,及向之所欣 向: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 喻:比喻其致一也 致:思想情趣列叙时人 列:一个一个地
解析:选B A项,修:长,高。C项,化:造化,自然。D项,喻:明白,理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虽一毫而莫取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解析:选D D项,均为连词,和。A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B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3.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渺沧海之一粟 D.长乐王回深父
解析:选C A项,“悟”通“晤”;B项,“冯”通“凭”;C项,没有通假字;D项,“父”通“甫”。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⑧火尚足以明也 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①③④ B.②⑤⑧
C.③⑤⑥ D.②④⑨
解析:选C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动词作名词,⑧形容词作动词,⑨形容词作名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2分)( )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解析:选D A项,斯文:古义为“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为“文雅”或“文人”。B项,茫然: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C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凡”,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狼籍:古义今义都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意思。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4分)
(1)《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 。”
(2)《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 。”
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二、阅读能力训练(4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书与人的随想
梁 衡
人类社会是连续发展的,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
……
第8课 兰亭集序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后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稽。
作品 书法: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文学:《王右军集》。
评价 中国东晋书法家,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他的文学功底。
(二)人物轶事
王羲之妙书春联
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当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他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
“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副,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一)背景链接
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的名胜。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的会稽广置园田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就成为当时的社会名流们集会游玩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的51岁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集会,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将诗汇编成集,题名“兰亭集”,由王羲之将各人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还作序一篇,记述其事,并抒写内心感触,这就是《兰亭集序》。该文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情真语笃,朴素自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
……
第9课 赤壁赋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在党争等政治斗争中,曾被诬陷入狱,屡遭贬谪,直至远贬海南。最后遇大赦北还,但病死常州,葬于河南,追谥文忠。
作品 诗代表作有《海棠》《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等;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定风波》《卜算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石钟山记》《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评价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画上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二)人物轶事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但欧阳修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最后给他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一)背景链接
宋神宗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原来从六月以来,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曾先后4次弹劾苏轼。他们认为苏轼的一些诗文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下令御史台(汉书《朱博传》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审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幸亏亲友的营救,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在黄州,苏轼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苏轼内心愤慨不平,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苏轼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在这里,他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泛舟游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赋》又称《前赤壁赋》。
……
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少好读书”,21岁登进士第。1058年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抨击,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
作品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词有名作《桂枝香》等,诗歌名句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等。
评价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二)人物轶事
白吃饭需要智慧
王安石小时候, 经常在离家不远的街口面馆吃面。一天,老板有心考考他,就让他自己去厨房端面。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大师傅笑眯眯地说: “这碗面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如果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并保证不泼一滴汤,我就免费让你吃。”王安石灵机一动,用筷子轻轻地把面条挑起来,碗内就只剩下半碗汤了。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着汤碗,右手拿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一)背景链接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平常人家的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Ⅱ.文化常识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