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70个字。
品味语言小窍门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读及训练
【在线支招】
鲁迅先生的杂文语言含蓄幽默、辛辣讽刺,抒情性强,素有“投枪”、“匕首”之称。那么如何在文中去品味这种语言所饱含的深刻含义呢?
一、剖析形象
形象性是杂文的一个特点。在对某一事物或人物,作简笔描绘时,作者常常倾注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因此,解剖形象可以觉察出作者内心的“蛛丝马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开篇用“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极其简练地勾画出三种形象,三种脸谱——开始妄自尊大,继而仰人鼻息,最后竟至乞灵于泥塑木雕的偶像。三者相互映衬,从变化中突现悲观论者精神的节节败退,每况愈下。充满嘲讽意味,语言尖锐泼辣。
二、体会修辞
在文章中,巧妙运用多种修辞可以大大增强语言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使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方法,细细体会,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用心的良苦。如以问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标题,在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的同时,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或也包含投向大众的关切和询问。再如仿拟,作者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欺力”,显出了高超的语言驾驭艺术。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反动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可耻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三、揣摩用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他的文章用词颇有讲究,颇有个性。我们只有用心去揣摩文中相关词语的使用,才能感悟到作者精巧的匠心。文中第一段,连用了“总”、“只”、“一味” 三个副词。“总”让人看到了国民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洋洋自得的神态,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底气的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道;“只”写国民党政府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活灵活现;“一味”则是深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