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知识点梳理讲义
- 资源简介:
约20320字。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知识点梳理 讲义
《送东阳马生序》笔记
1、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答案】(1)困难及克服:①求书之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生活之苦。作者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但他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
(2)细节描写:①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体现嗜学的特点。②如“俯身倾耳”,仅用四个字,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虔诚情态。③如“四支僵劲不能动”的受冻之状体现作者求学毅力过人。④如对“同舍生”穿着佩戴的描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如“被”“戴”“腰”“佩”“备”等反衬自己的苦寒之状。
(3)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文中作者是如何描绘“同舍生”的衣着的,这样写的目的?
答案:①连用“被”“戴”“腰”“佩”“备”等动词,着力写“同舍生”服饰的华美。②通过与“同舍生”衣着的对比突出自己内心的充实与强大,反衬其独得学习之乐。③以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条件,专心治学。(分析,1分,目的,2分。共3分)
(4)“穷冬烈风”“大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穷冬烈风”“大雪”从季节、天气等方面,描写了恶劣的环境,从侧面烘托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
(5)文章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求学之难的(①②③)?/第二段是如何表现的(②③)
①用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恭敬进行对比,突出叩问之难;②用路途遥远、天气恶劣侧面表现求学过程的不易;③用自己与同舍生生活的对比,突出求学生活的艰难。
2、(教材思考探究第三题)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①“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②“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③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3、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请结合具体内容,将下图补充完整。
余幼时: 生活艰 奔走苦 致书难 求教难
今之诸生: 无冻馁之患 无奔走之劳 有凡所宜有之书 有司业博士为师
4、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答案】这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