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3道题,约6790个字。
金平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教学质量评估
语文试卷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50分。
3.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4.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题号一二三附加题合计
1-78-1011-1516-1920-2223
得分
一、基础(36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共12分)
(1)种豆南山下, 。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2分)
(2) ?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2分)
(3)悬泉瀑布, ,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2分)
(4)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 “ , ”的雄伟气魄。(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2分)
(5)把王维《使至塞上》默写完整:(4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
, 。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 )( )(4分)
A.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老少咸宜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师出有名
C.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 / 骆绎不绝 D.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洋洋大观
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
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
承受了阳光,就有了鲜花硕果;承受了巨浪,就有了登临彼岸时的放松释然;
, 。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kǔ sè( )而美丽的一番心境。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本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独行、默默bá shè( )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
3、根据拼音写出文段中应该填入的词语。(4分)
(1)kǔ sè( ) (2)bá shè( )
4、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4分)
5、有位名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联系上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班里开展“感恩父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6—7题:
6、请你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拟写一段开场白。(4分)
7、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行动回报父母”,请你向同学们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4分)
①
②
二、阅读(54分)
(一)(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9、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4分)
10、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有人则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