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首关于秋的诗词赏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9/16 12:0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13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是宋玉在《九辩》中,面对秋风生发的感慨。《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秋天里秋风萧瑟,落叶纷纷,一派肃杀景象。而我国古代文人又大都敏感而多情,再遇到秋风入怀、衰草触目,那种感世伤时、孤苦无依、怀人思乡的落寞情怀,便情与景会,不吐不快了。<br>
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了作者一个人住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每到欢乐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重阳节时,他知道兄弟们上山插茱萸的时候,想到少了他一个人,感觉十分惆怅的情景。“独”、“异”、“倍”、“遥”这几个字更是凸显了全诗悲凉的基调。<br>
不过,万人皆悲的秋景,在革命家毛泽东的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就像《沁园春&#8226;长沙》,它抒发了毛泽东欲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思想感情,体现着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气魄。在具有诗人气质的革命领袖的笔下,自然之景注入了伟人强烈而浓厚的主观色彩。上阙写景,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br>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在《采桑子&#8226;重阳》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