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80个字。
《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
教学重点:
掌握各作品的作者、国别、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中心主旨、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西游记》内容简介
《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明朝小说家。《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全书共100回,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1-7)回,写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表现的是孙悟空对绝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
第二部分,(8-12)回,写取经缘由。
第三部分,(13-100)回,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自己也终于成了正果。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指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变,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