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40字。
玩与学有机结合 思与质同步提高
——试论游戏手段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原则及应用
顺德罗定邦中学 金佩琳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讲到语文教育的特点时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摸索利用课堂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方法,不断尝试让学生在一定规则下自由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就“游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可行性及其原则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游戏手段、初中语文课堂、语文实践、语文素质
升高中考试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尽管很多教育和被教育者都非常质疑这一说法的正确性,但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这样说无疑是准确的。那么,语文课似乎和“游戏”无甚关联。其实不然,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一再欣喜地发现将游戏手段运用于课堂(即改变语文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在一定规则下自由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游戏”的氛围中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可以为学生创设锻炼和展现才华的平台,可谓“应试”、“素质”两不误。
下面,我将尝试就“游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可行性及其原则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一来反思自己的探索历程,二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游戏手段可以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
1、游戏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是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践。
《新课标》在讲到语文教育的特点时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尽管校园广播、校报、文学社、小记者团队等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不少语文实践的舞台,但是,由于普及的广度有限,而且缺乏专职教师的指导,这类校园活动并不能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就必须把眼光集中到课堂上来,在45分钟内作文章。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提高语文或者语言的实际利用能力,关键在于老师是否利用好了语文课堂这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平台。
在语文课堂上开设语文活动,也就是在老师的直接参与下,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语文游戏当中,听说读写全面铺开,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2、游戏手段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是“游戏哲学”在中学教育领域的应用。
西方哲学家在近代开始的对“游戏”的哲学探讨,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他们指出游戏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能力的自由活动,即一种主体性的活动。
席勒提出了“审美游戏说”。他认为游戏不是强迫,是自由活动,人在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