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00字,本文联系大量课堂教学实例对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质进行再审视,明确诉求冲动刺激是教学过程实质的意义,对教学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性。
语文教学过程:诉求冲动的刺激
(重庆二十九中 王瑞)
一、对语文学科的思考
语言是社会现象,语言和记录语言的文字是社会的客观存在物,它们作为人类传情达意的符号,其工具性是十分明显的。而语文学科则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课程,是全面培养人的素质的一门课程,这就不能简单地视为工具,也不能简单地认定它是工具学科。因为语文学科往往不满足于传授有关符号、艺术和传播等领域的孤立的、静止的知识,它绝对地要求把这些知识转化为种种技能,即把语文作为信息符号、作为艺术手段、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种知识转化为规范的、有艺术表现力的、便于人们接受的语文行为和语文技能。更何况,语文学科本身又将以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来扩展学生的视野,以各种各样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陶冶学生的心灵,以人生哲理、自然奥秘、历史规律、处世态度等发展学生的理论思维,在奠定学生的素质基础方面能发挥它特有的功能。因此,把语文学科视为单纯传授知识的学科,是严重的误解。语文学科不但要涉及作为信息符号的语言和文字,更要涉及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和文字所承载的人们的情意理趣。语文学科要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诗文名篇,阅读大量反映各个时代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的优秀作品;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历史的、现实的社会和人生,从而写(说)出足以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话语)来。因此,它的人文性既突出,又鲜明。
二、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思考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这一学科课程师生双方教(学)什么、怎么教(学)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来看它不仅包括语言文字(亦即言语形式),也包括其承载的思想情感、人文内涵等信息(亦即言语内容)。而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体系才能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同样,一个学科只有具备其相对完善和科学的体系,才有可能建立起合理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体系。因此,只有兼顾二者,才能有效地解决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教学问题。而且,从来就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也没有离开内容的形式,内容是由一定形式所规范的内容,形式是承载一定内容的形式;二者无法分割,缺一不可。
三、语文教学的实质——诉求冲动的刺激
语文教学内容既然涉及言语形式、言语内容,那么,我们不管以什么方式教学,其实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围绕言语形式、内容的信息系统。 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在学习过程中,听、读、察是信息的获取、传递(输入),学生通过对言语的感知要达到敏锐而准确地把握信息的形式和内容,但语文教学过程并不戛然而止,而是需要学生接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