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30字。
《藤野先生》课内阅读训练
呼兰区实验学校 刘英彬
A段:“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看看去,如何呢?”
1.《藤野先生》作者鲁迅,本文的体裁是 散文 ,本文的出处是《 朝花夕拾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绯红——鲜红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无非”是 的意思。“这样”指代的内容是:”。“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无非”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一句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含义与作用:此句包含了浓烈的感情色彩,既承接自己以前的生活与思想经历,又总括下文,引出作者对东京留学生活的失望与厌恶之情,同时也为后来作者离开东京到仙台去埋下了伏笔。
4.指出下列各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并点明其作用。
①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形容上野的樱花鲜明而美丽。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夸张)
作用: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
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
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暗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5.“标致”所指的内容是什么?“实在”与“标致”两个词连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强调了标致的程度,增强了反语的讽刺力量。
6.本段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两种行为?揭示了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思想本质?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感情?和他们相比,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赏樱花、学跳舞; 附庸风雅,思想腐朽,不学无术。 失望厌恶鄙夷。 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7.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 《藤野先生》,第一段文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描写(记叙)。
8.按要求填充。
时间——樱花烂熳的时节。 地点——东京上野公园。
人物——清国留学生。 事件——赏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