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3张,另有教案。此文历来最不好讲,也没见有人上这课的公开课。前不久上公开课斗胆尝试了一下,尽管没有原来期望的好,但毕竟作了一次尝试。此课件很美,美在对课文的独到的理解,美在对学情的贴切的了解,美在对教材的独到的处理,美在对各种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相关视频文件可以单独下载。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 细读课文,品析文中两幅雪景图;
3、 合作交流,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首先进行美文积累:
雪是最富于诗情画意的,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历代诗家对雪妙笔生花的描绘和热情洋溢的赞美,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雪,是雨的精魂,是冬天的宠儿,报春的使者,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吟出了多少优美的诗篇。
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告诉我们,雪是清冷的;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告诉我们,雪是轻柔的;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告诉我们,雪是洁白,壮丽的;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告诉我们,雪是俏皮的。
你们可曾想过面对同一雪景,不同人物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乞丐感到渺茫;诗人却会动情;游子深感寂寞,孩子却感到快乐。为救国救民而弃医从文、以文章作武器而勇斗黑暗的鲁迅,面对雪景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心情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雪》,去感悟鲁迅先生为我们描写的《雪》景世界吧。
今天,我们来看看鲁迅这个文学战士笔下的雪有何特点,又寄托了他怎样的情感呢?
背景简介:《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请大家把书本翻到第56页。(师: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此篇散文诗,描写了哪几种雪景?
师: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思考:文章描写了哪几种雪景?主要体现在哪些段落?
1、检查预习,正音。(略)
(学生可能会读错的字音:磬口qing 忙碌lu 脂粉奁Iian 灼灼zhuo
嘻笑xi 褪尽tui 朔方shuo 凛冽lin lie )
2、师:文章描写了哪几种雪景呢?主要体现在哪些段落?
明确:南方的雪 朔方(北方)的雪 (师板书)
三、细读课文,品析文中两幅雪景图——掌握景物描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