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30字。
把表演引入语文课堂
伊川县县直中学 郝灵超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较多地注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由权威的导演转换为平等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尝试之一,就是“把表演引入课堂”。心理学家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表现欲最强的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扮演角色,真正调动起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轻松愉快地记住院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如:七年级上册古诗《陌上桑》是我国汉代的乐府诗。因这首诗浅显易懂,在教学设计上,我做了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让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在表演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用表演的方式组织教学,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把表演引入课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想象能力
把表演带进课堂,也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运用语言的空间,使学习者成功地进入活跃的语文表达和思想交流中,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也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表演过程的设计,本身就是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再创造。创作永远离不开想像。表演课中,全体同学头脑都酝酿着这一节课的气氛,他们的心中有一个自已认为的美女形象,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感情积累,中学时期的闪耀着诗彩光华的生命季节,是飞驰奇丽幻想的黄金时代。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表演过程中,让学生装在体验的过程中触发新的想像,也有利于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情趣。表演结束后,我给学生一个作业:罗敷讽刺了使君之后。学生的续篇写的十分精彩,既出于原诗,又有自己的创造,更多地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二、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的个性挖掘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身的发展和个性特点。
在课堂中,当我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自编自演自主学习的意见提出以后,全班同学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他们在一块讨论角色,改写台词,寻找道具,不到十分钟,一切搞定,表演时,当使君的同学故意丑化使君的形象,并在台词中加上现代化的语句:你看我坐奔驰,住别墅,有钱有权,你就跟我走吧。这样成为文本诗歌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课堂成了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教师在倡导其自主学习的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包括自主学习在内的诸多方面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是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当今社会也越来越需要合作,因此,有必要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编演中,写作好的学生可以发挥优势,担任编剧,擅长表演的学生担任表演任务,美术好的学生担当化妆布景……这样,每一个学生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都积极承担起个人的责任,通过合作,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彼此间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