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70字。
网络环境下和谐语文课堂的构建
(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中学:苏莉)
「内容提要」和谐是一种能让人身心愉悦的平衡状态,和谐的教学过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也有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各项教学目标。如何构建和谐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已成为当前教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将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网络环境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课堂,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培养造就高素质一代新人的需要。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和谐语文课堂的构建谈了三点认识,旨在寻求适合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促进网络教学的推广与应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网络环境 和谐课堂 语文课堂 建构主义 共同体 创新精神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需要获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此时,计算机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中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正逐步成为有效的教育媒体和教育管理的有力工具,它使当今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以致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窗口,和谐课堂则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师生生命相遇、共同成长的场所,和谐课堂是师生心灵相通,涌动生命活力的地方。和谐课堂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一种平衡,一种适度。如教与学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和谐,教师学生与文本知识之间的和谐等。和谐课堂应是教育的追求,因为它激发学习动力、产生最佳效益。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图按照建构主义的语文学习观,就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语文课堂谈几点认识。
一、在网络环境下构建语文课堂中人与人的和谐
过去维持性学习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垂直的、教师权威型的、不平等关系,成为学习的障碍。在网络作为工具的创新性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本人处于中心,是知识和信息的探索者,又是提供者和分享者。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共同组成学习共同体,师生、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在这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从每一个学生认知的需要出发,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设计教学、因材施教。教师更多的是帮助,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