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索材八卦掌”——提取写作素材方法初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3/16 20:01:5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40字。
“写作索材八卦掌”
——提取写作素材方法初探
作文的优劣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量是吸水的棉球——越来越重。去年绍兴市初中一二年级期末考作文分数占总分的一半还多。而学生最头疼、最害怕的也是作文。特别是考试时,除了自己的脑袋,别无依傍,总不可能如社会考试一样翻出资料,大抄一通。同时,考试时间有限,审清题目之后立即得从自己的脑海中搜索写作素材。而这一点,正是许多学生头痛的病根之一。他们看到作文题目,却无从下手,如入荒漠,不知所措,甚至坐以待毙。于是,考场上宝贵的时间在“手指甲都剥出血来”的痛苦消磨中匆匆流逝,直到时间所剩无几,情况万分危急,于是硬着头皮胡诌一通。写出来的文章当然连自己也懒得看,羞于看。怎么可能得到批改老师的赏识呢?可见,写作时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材料是多么的重要。
而无法快速而准确地找到材料,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脑子里本来就没有相应素材。古时有个笑话,说一个书生要写一篇文章,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却依然纸无片言。妻子嘲笑他说:“你们写文章难道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吗?”那书生振振有词的反驳说:“那当然了。要知道,你们女人生孩子容易是因为肚子里有现货呀!”这虽是笑话,书生的话却不无道理,试想,布衣身分的书生让他写一篇“伴君如伴虎”的切身感受的文章,假如不是闭着眼睛说瞎话,这位书生是断然做不出来的。没这样的生活经历呀!学生也一样,出的作文题目太偏,对于部分学生来讲缺少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让他写,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例如“当班干部的滋味”这样的题目就不行。部分学生要么做那个书生,要么做闭眼的骗子。要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改掉作文题目;或者让这类学生回头先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再来做这个题目。
另一种是脑子里有,但想不起来。脑之所以比喻为海,俗称脑海,可见其容量何其之大!记忆之神都能尽忠职守,所见所闻,不烦多寡繁简,尽皆抛入广袤的脑海,如鱼之入海,任其悠游。回忆之神却如渔夫,执纲,撒网,索捕如游鱼之信息,把所见所闻起于脑海,展于眼前,响于耳畔。可见,考试时写作文,找素材,实在有求于这位回忆之神。可惜许多情况下,回忆之神得不到主人正确的指示,工作不勤,撒网不准,捕捉不到主人所需之信息,写作文也就只好咬笔头了。
那么怎样才能从脑海中准确快捷地搜索到写作素材呢? 
有一次听华东师范大学郑教授讲联系性、立体性读书法:由所读之书联系到与之相关的各种元素,形成立体性的读书发散途径。附有这样一个图式: 
读书发散 途径
作用
性质
作者
种类
格言
心情
人物
时代
这给我一个启发:是否可以移用来作为作文多角度提取素材的方法呢?如果能够做到对脑海中的记忆材料准确的定向钩沉。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我对初中课本中的一些课文作了一个假设性的写作过程推导,例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作为回忆性的散文,我们不仿以这样的方式还原他的创作过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