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
“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指导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白作文审题应关注时代,找到命题与当今时代扣合点的重要性,并掌握使材料与立意具有时代感的方法与技能。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展示、点评、讨论,培养学生“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意识与能力。
③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的意识与使命。
【教学难点】如何在材料的新颖、立意的深刻上更上一层楼。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讲评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从学生习作 “双赢的智慧”(200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暴露出来的文章时代感不足的问题引入课题:文章应“合为时而著”。
一、话题的时代性
2005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显示出丰厚而深远的立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中国已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如何在竞争中获得利益,立于不败,最具有“智慧”意义的恐怕莫过于与对手联合,成全自己的同时又造福他人,化解竞争的残酷与血腥为“双赢”。一个社会,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又要保持精神文明,让人性纯洁、高尚,在“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时代,“双赢的智慧”是一个必要的诠释与补充。而学生则不太注意到本话题作文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只把它看成一道普通的作文题,所举事例较陈旧,立意时代感不足。
近年的作文命题,往往“因时立意”,有引导学生增强对社会的关注度的意图,回顾历年高考作文题,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当今最时髦的话题作文、多角度材料作文,都与时代、社会热点和生活亮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关注高考题目的导向性:
2007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从思想内容的指向看,突出了三个方面:
一、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引导考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如全国卷Ⅰ的试题,提供了一幅题为“摔了一跤”的漫画,漫画旨意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积极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让他们大胆迎接人生风雨的考验;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意在强化考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年轻一代迈好生活中的关键“一步”以及走好人生每“一步”。上海卷、辽宁卷等也是如此。
二是注重引导考生从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过程中澄清自己的灵魂。
如全国卷Ⅱ关于“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的材料作文,直面了社会上存在忘恩负义的人这样一种现实,要求考生就“知恩图报”“和谐互助”“爱心传递”等展开思考,其内涵富有深意;而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重在提醒考生回报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倡导良好的家庭关系,同样与公民道德建设中关于“孝”“感恩”“回报”的内容紧密相关。此外,北京卷的试题看似极富诗意,其实也暗合时代潮流,因为题目给出的对诗句的“体会”之一是“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三是重视对创造性思维的考查,强调论理中的思辨能力。
如宁夏、海南课标卷的考题,引导考生关注、思考“创造”与“发现”;浙江卷的话题“行走在消逝中”,既延续了前三年试题“文素养与发展”“一枝一叶一世界”“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核心内涵(以人文理念为核心,分别向“社会”“世界”“自我”三个维度延伸),又进一步强调以“反思”的视角涵盖上述三个维度——这些都体现出高考命题的开放视野与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