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90字。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山东省微山县欢城一中 吴海涛
摘要: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的感染、迁移、调节等功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努力发挥教师自身情感的作用,以情动人,做到“三爱”,即爱工作、爱学科、爱学生。其次,要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以境生情,做到三点:发扬教学民主;精心设计导语;借助朗读、表演、音乐、图画等手段引人入境。再次,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做好“挖掘情感”“把握形象”“品味语言”这三项工作。
关键词:情感 促进 教学
教学实际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不论是作为主导的教师,还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他们都是有情感的个体,所以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同时也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形象一点说,就是心与心的碰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只注重知识性信息交流,而忽视师生之间及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注意发挥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致限制了教学潜能的发掘,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学习效率的下降,个性的片面发展等副作用日趋严重,知情失衡现象受到了教育活动客观规律的惩罚。这从反面启发教育工作者: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还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力求知情合一,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体,其性质与特殊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构成教学中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而教材因素处于主导地位。故着重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与实践,谈谈语文教师应如何运用情感功能,促进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躬身示范,以情动人。
情感具有感染功能,即一个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这好似物理学中的“感应”现象,再加上青少年学生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决定了教师自身的情感是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具体地说,为师者必须具有“三爱”情感,即热爱教学工作、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衡量一个教师个性心理品质是否健全的重要内容。
教师工作是一个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无私献身精神的工作,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更应潜心于本职工作,这种情感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影响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教好自己所教的学科,而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其实,教师的这种情感经情感的感染功能的作用,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
情感还具有迁移功能,即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去,成语“爱屋及乌”是对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的生动而典型的概括。正确运用这一功能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学生的挚爱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反映,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