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690字。2007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试题官方详细分析,权威!对答卷失误分析到位,有导向性。
2007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
第I卷
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围剿 侥幸 角色 矫枉过正
B.拂拭 嗜好 卜筮 恃才傲物
C.绚烂 殉职 徇私 瘦骨嶙峋
D.宾客 嫔妃 濒危 五彩缤纷
【答案】B
【分析】本题中的加点字都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有的是同音异形字,如“剿”、“侥”、“矫”,“拭”、“嗜”、“筮”、“恃”,“殉”、“徇”,“宾”、“濒”、“缤”;有的是形近音异字,如“绚”、“殉”、“峋”分别读为“xuàn”、“xún”、“xún”;有的是多音字,而且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读错的,如“角色”的“角”,经常被误读为“jiǎo”;还有的字,易使人受偏旁的影响而读错音,如“筮”、“嫔”、“濒”。当然,有些字不是容易读错的字,但是考生应该掌握的。A项用三个同音字误导考生对“角”字读音的判断;B项四个同音字,在常用字中属于识记难度稍大的;C项选用了四个形近字;D项“宾”、“濒”、“缤”同音,“宾”、“嫔”、“缤”形近,既用同音字干扰,又用形似字干扰。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汉字读音的识记能力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本题A项中只有“角色”的“角”读音为“jué”,其余都读“jiǎo ”;B项都读shì;C项“绚”读音“xuàn”,“徇”和“殉”读音“xún”,“峋”读音“xún”;D项“嫔”读音为“pín”,其余读为“bīn”。
考生答错这个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积累少,二是没有找到汉字识记的有关规律。例如C项都是形声字,大都读声旁,只有一个或极少数读音不同的,那么识记的原则是记少不记多。多音字则要根据其意义去记忆,如“角”,要注意到与动物头上长出的角有关的读“jiǎo”,如“牛角(jiǎo)”、“号角jiǎo)”;其他如“角色”、“角逐”等则读“ju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 筹码 颠簸 秣马厉兵
B.忽略 题词 肄业 优哉游哉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伏法 寂寥 任性 对薄公堂
【答案】A
【分析】本题选用的四组词语都是人们常用易错的词语。随着网络语言的兴起和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人们准确书写汉字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了,这种现象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他们中的很多人对准确书写,尤其对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的准确书写很不以为意。本题设置的干扰点均是常见一般词语中的音同、音近和形近易混淆字,B项C项使用了看似更符合问语意义的近音和同音字“悠”,“屈”来迷惑考生,D项使用了形似字“薄”来迷惑考生。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考查考生对常用汉字正确写法的掌握程度。
B选项“优哉悠哉”应为“优哉游哉”,出自《诗经•小雅•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C选项“屈意逢迎”应为“曲意逢迎”,意思是“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其中“曲意”是指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别人;D选项“对薄公堂”应为“对簿公堂”,意思是“在法庭上受审问”,“对簿”,即受审问,“簿”,是指登记事物的册子,故用“竹”字头,而“薄”显然与成语义不合。
考生答错这个题目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平时不注重积累,掌握的词汇量少,或者记忆不牢固,因此易受干扰;二是缺少正确书写的意识,在日常交际中不在意文字的正确与否;三是不会通过意义来分析词语的写法,如“对簿公堂”的“簿”;四不能注重成语用字的固定性,如“曲意逢迎”的“曲”不能用“屈”替代,尽管这两个字意义有相同之处。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 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 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逃。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 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
【答案】C
【分析】本题选用的三组词语都是近义词,这些词语有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的差别。所给句子语境都有某些信息暗示必须选择某个词语,需要考生既能分辨出近义词的不同,又能分析出语境的需要。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结合语境(上下文)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①句给出的两个词“监测”与“监控”都有“监视”的意思,但“监测”的词义侧重在“测”,强调监督、测量;“监控”的词义侧重在“控”,强调监督、控制,句中有“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这一信息,这是测量出的结果,另外与横线后的“结果表明”搭配,也应该选用“监测”;第②句的词语,“擅自”指对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作主张,“私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