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解析1)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7/3 15:55:1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9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6590字。

  北京市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5题,共18分。
  1.(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气候的波动变化对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建古代气候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缺乏合适的温度代用指标,我国古温度重建结果分辨率较低,且多以定性记录为主,定量的古温度重建相对较少。全球历史温度变化曲线的重建主要借助冰芯、深海沉积物和树轮的记录,而我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社会,陆地上的沉积记录才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历史气候变化。随着技术的革新,微生物分子化石的研究蓬勃发展,微生物分子化石中的一类化合物——brGDGTs(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被用于古气候研究。
  brGDGTs是细菌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其分子结构中有4到6个甲基和0到2个环戊烷。如同人天冷需要加衣、天热需要减衣一样,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细菌倾向于合成更多的甲基,而温暖的环境下合成的甲基数量则减少。微生物活体死亡后,细胞膜中的brGDGTs等大分子能在地质体中长期保留下来,可以通过brGDGTs结构中的甲基个数推断当时的温度。
  六盘山北联池靠近中华文明核心区,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选取这里的沉积物样品,借助brGDGTs,通过定量分析,重建了5000年以来我国北方更高分辨率的暖季(4月至10月)温度变化过程。结合山西某地沉积物的孢粉重建的降水记录,联合团队获得了我国北方地区5000年以来完整的气候演变历程。
  从重建的温度与降水结果来看,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呈现出不断变冷、变干的大趋势。大约前3000年变化缓慢,之后的2000年变化加速。这主要与太阳辐射变化有关,太阳辐射能量在过去5000年间持续下降。另外,过去2000年以来的快速冷干现象还可能与太阳活动、局部火山活动等因素有关。而且这一时期内区域植被中木本植物逐渐减少,导致地表反射率上升,也可能加快了气候变冷变干的速度。
  研究人员将气候重建的结果与中国历史朝代相对应,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呈现出冷暖交替的特点。比如,隋朝末年气候偏于冷干,唐朝初期和中期温暖湿润,后期快速转冷,与之相伴的是干旱化。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经历了70 余年寒冷干燥的气候,北宋气候开始好转。
  之前有研究发现,古代气候变化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文明的发展,我国历史上百年尺度的冷暖变化与社会经济波动之间呈现同期性,总体上表现出“冷抑暖扬”的特点,即暖期气候是有利的,历史上经济发达、社会安定、国力强盛、人口增加的时期往往出现在暖期,相反的情况则发生在冷期。联合团队的研究也证实了“冷抑暖扬”这一特点,比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推动了唐朝初期和中期的农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繁荣,寒冷干燥的气候使唐朝后期农业发展受到极大不利影响,这是造成当时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取材于程雅楠、葛全胜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我国古代是农耕文明社会,加之古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对气候变化有较强的依赖性。暖期的气候总体有利于农业发展,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这是历史上“冷抑暖扬”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从全国粮食亩产量和北方麦作亩产量的相对变化指数看,除了明清,秦汉以后气候寒冷时期,我国粮食亩产量均有下降。
  尽管历史上暖期的影响总体好于冷期,但我国地域广阔,不论在暖期还是冷期,气候都可能有区域性差异,给区域社会经济带来有利或不利影响。唐朝和宋朝两个时期中国平均温度均偏高,但在地域分布上有很大差异。唐朝初期增温主要出现在黄河流域、中原腹地,其原因是区域尺度上大气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合团队重建古代温度变化过程使用的是深海沉积记录。
  B.联合团队重建古代温度变化过程使用的是定量分析方法。
  C.联合团队的研究结果反映的是我国北方5000 年来暖季的温度变化。
  D.联合团队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之前研究得出的“冷抑暖扬”的结论。
  (2)根据材料一,brGDGTs被用于我国古温度重建,下列能说明其依据的一项是
  A.brGDGTs结构中的甲基个数越多,反映当时的温度越高。
  B.brGDGTs结构中的甲基个数越多,反映当时的温度越低。
  C.brGDGTs结构中的环戊烷个数越多,反映当时的温度越高。
  D.brGDGTs结构中的环戊烷个数越多,反映当时的温度越低。
  (3)根据材料一,关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总体变冷、变干的主要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辐射能量持续下降。
  B.太阳活动、局部火山活动。
  C.木本植物减少导致地表反射率上升。
  D.我国古代北方农耕社会文明的发展。
  (4)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比较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指出了“冷抑暖扬”这一特点,材料二分析了该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
  B.材料一指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冷暖交替,材料二分析了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
  C.材料一显示唐朝初期温暖湿润,材料二说明了增温的具体区域以及具体原因。
  D.材料一显示北宋气候开始好转,材料二说明了北宋初期增温的范围及其原因。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气候影响我国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规律,并说明影响的复杂性。
  二、本大题共5题,共18分。
  2.(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故何也?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阻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故当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