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5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4/9 19:31:4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80字。
《琵琶行》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3、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教学重点】
  1、人物情感变化及诗歌主旨
  2、成功的音乐描写
  【难点与关键】
  学习音乐描写的高超技术。音乐是抽象的,而诗歌却使人如闻其声,学习的艺术就要紧密结合教材,并在教学中适当引申,寻找相关的材料。有助于课文的学习。
  【课型】鉴赏课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
  《琵琶行》是一篇自读课文,且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体领悟。因此,教学中不必过分拘泥于字词教学,字词知识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掌握。课堂教学应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琵琶行》七言叙事诗,初唐以来七言歌行体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本诗在诗人生前就已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千百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仍感人肺腑。
  二、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808),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三、分析课文,了解诗人及琵琶女的情感变化线索
  1、诗歌若以人物为线索,那么这人物是谁?(琵琶女、诗人)
  2、第一段主要写的是诗人的行动和心情(情感)。我们用原文回答可用哪几个字?
  惨将别)
  如何理解表达诗人情感的“惨”的含义呢?
  自然环境:秋的寒意,又值夜晚。著一“秋”字便境界全出。秋风、秋声、秋色(秋意)与夜联系起来,自然出现了一个秋夜阴冷凄凉的境界。
  官场境况:直言被贬,失意谪居,又送别好友,更是冷落寂寞,心情压抑。与自然环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