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30字。《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
周丰香《中学语文教学》 2006年第12期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传统课文,收入新教材选修课程《史记》中。
本文我已教过多次,对课文知识点了然于心。在以往的教学中。除了积累文言知识外,还尝试了不少教学形式,如分角色朗读、改编剧本、演课本剧、写人物评析等,效果还是不错的。今年拿到教材后,总觉得不想再重复过去的教学思路,而想有点变化,以顺应当前新课程改革之潮流。
经过再三思考,我安排了如下四个活动。
探究学习一:宋代陈亮是这样评论蔺相如的:“言有重于泰山,相如也是。相如真丈夫,真男子,真大圣人,真大罗汉,真菩萨,真佛祖,真令人千载如见也。”陈亮为什么会如此赞美蔺相如?结合课文,说说原因。
陈亮评论中的几个“真”字使这个问题如一块巨石投进了学生的心湖,而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讨论场面非常热烈,不到10分钟,学生就总结出了相如在三个故事中体现出的大勇、大智、大德。在回答问题时,学生都能做到有理有据,课文引用比较熟练,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基本到位,我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做了几处点拨和纠正,大部分时间只是做了一个微笑的倾听者。讨论结束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蔺相如真如陈亮所说的‘言有重于泰山’吗?古代有个叫王世贞的人对此有不同看法,同学们课后去看他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吧。”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激疑,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便于更好地完成课后的阅读作业。
探究学习二:你认为蔺相如的成功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这个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细节问题。学生往往羡慕蔺相如的成功,并且把成功归为他的大勇大智大德等主观因素,而忽视了文本中的其他交代。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在我的点拨下,学生找出了好几个方面,如缪贤的慧眼识才,赵王的大胆用人,廉颇的军事保障及勇于改过,秦王的贪婪、怕死、沽名钓誉等。更为可喜的是,有的学生还看到了当时的社会形势是秦王。“欲与赵为好”,而不想真正与赵翻脸。这个问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效果非常好。
探究学习三:你欣赏廉颇吗?他有什么特点?
这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不难总结出他有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勇于改错的特点,但其中有两个难点,学生可能挖掘不出来,对此我做了点拨,即廉颇在赴渑池前诀别中的寥寥数语表现出的深谋远虑以及在负荆请罪中表现出的非凡勇气。
探究学习四:用对联分别概括廉颇、蔺相如的特点。
问题刚打到屏幕上,学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