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9890个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是一种凝练、形象的艺术语言,往往要悉心揣摩才能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要反复推敲诗句,细致深入地体会其内涵,并结合亲身体验和欣赏其他诗歌的经验,加以联想和想像,感知诗中的形象,体味诗中的意境,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体会诗歌的魅力。
要注意诗歌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诗歌,不宜多讲,而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感受形象,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自行感悟诗意。教师只须在关键处点拨。
可以适当地进行诗歌的比较阅读,认识这些诗歌的具体内容、感情意蕴、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扩展阅读,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多读一些诗歌。要通过诗歌教学,激发学生的读诗兴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并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具有“诗”的审美意识,更好地体味生活中的诗意。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雨的诉说”是从《雨说》一诗引申出来的一项活动,试图通过让学生关注大自然中人们习焉不察的雨这种常见现象,来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体验大自然的韵味。同时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这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地开展。
1 沁园春 雪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