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40字。
农村学校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调查
韦元圆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中小学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归宿,贯穿德智体美等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追求善的理念,造就美德的教育工作的最根本目的。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统一协作,共同努力,三者在教育过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统一的一个整体。但是实际教育过程,本应统一的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却很大程度上存在割裂现象,彼此间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是一名农村初中的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家庭教育现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下面从两方面淡淡我的看法。
一、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意识的淡漠,忽略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致使学校德育工作失去延续性。
家庭是人生成长、生存、发展的初级场所,因而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子女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远的,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这句话虽然含有封建糟粕,但是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子女行为品格是父母行为品格继承和延续。因此家庭在对人的德性熏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子女良好行为习惯、高尚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孟母三迁,成就一代文化大儒;岳母刺字,培养传颂千古的民族英雄。”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本应该更加传承和发扬的家庭教育精神,在我们社会日益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很多父母认为他们的任务是让孩子衣食无忧,因而父母视子女为私有财产,娇宠有加,呵护备至,一味迁就,百依百顺,甚至纵容等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德育意识的淡漠,至使家庭教育德育功能衰减,主要表现在:
1、家长不良行为习惯和人生态度给孩子的影响。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逐步形成阶段,其可塑性、模仿性极强,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庭对其影响是极深远的。工作中曾有孩子因多次赌博且性质恶劣而屡教不改,班主任请家长到校共同教育,该生父亲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颠仔,在家赌就得了,哪个喊你来学校赌”;曾有父母到校协助班主任教育子女,父母才讲一句话,反被子女呵叱而不敢言;曾有父母星期六骑摩托车到校,后给儿子自己骑车回家,班主任进行劝阻,该生父亲说“不要紧,死了没要你负责”等等。在这样的榜样面前,孩子怎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将来又如何能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呢?
2、过分依赖学校教育,把德育教育全推给学校,孩子在家期间放任自流。许多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于是一推了之,甚至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我们班有一位学习不够自觉,上课时常迟到,甚至有抽烟、赌博等不良行为的学生,其家长就是这样一个依赖学校教育的人,当我打电话去了解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情况,并希望能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竟然被这位家长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埋怨学校管理不严,孩子在家晚上经常不看书,有时还出去逛街,她没法管,还说这完全是学校造成的。的确,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就行,其他的就完全交给学校,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扔给了学校。这样的家庭里的孩子,又怎么能学会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追求自我完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