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2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7 5:00:4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30字。这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说木叶》一课教学设计。这是我精心设计的教案,关注文本阐述的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这一知识,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诗歌鉴赏的知识和方法。然后安排一些鉴赏活动来实现学习目标。
  《说木叶》教案
  河南省睢县回族高级中学    刘广文 
  教学目的
   1 筛选内容要点,把握全文内容,学习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知识。
   2 学习文中运用的归纳、比较等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 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诗歌鉴赏的知识和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借鉴方法,进行诗歌鉴赏练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语
  诗歌语言与生活语言是不完全等同的。在生活中,“看”与“见”词义是一样的,但在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它们的意思就不同。它们的区别在哪儿?
  同样,诗歌里的月亮与现实中的月亮也是不完全等同的。你知道哪些写到月亮的诗句?这就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对此,当代著名学者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里,以“木叶”这个意象为例,作了形象而透彻的讲析。
  作者说:“诗歌语言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就让我们沿着这句话指引的方向,走进《说“木叶”》,走进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世界。
  二   筛选内容要点
  1.作者发现了诗歌语言中一个什么现象?
  (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多用“木叶”甚至“落木”而极少看见用“树叶”或“落叶”。)
  2.作者比较后认识到,树叶与木叶的区别关键在“木”字。作者进一步分析认为,木与树比,形象上有两点不同的特征。试从文中筛选出来。
  (1木空阔,含有落叶的因素。2 木颜色透着黄色,触觉上有干燥感。)
  3,那么,树叶与木叶的意味有什么不同?
  (树与叶形象一致,给人以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木与叶形象上不一致,使人联想褐黄干燥的树干,而很少会让人想到树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