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30字。
语文课件中画面运用的思考及策略
中泰中学 胡萍
[内容摘要]现代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固然给语文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与活力,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小觑。为使课堂有声有色,课件中大量运用声音文件及各类画面。而画面又因易获取、易与课件整合、易引起学生兴趣、易获得直接效应这“四易”而被更多的运用。却也因此给语文课堂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本文主要从画面运用的现状、负面效应、如何有效的运用画面等方面谈一些思考与体会。
[关键词] 画面 语文教学 文字语言 负面效应 过度运用 有效运用
引言
现代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正被广泛应用。语文课堂也因此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原来的课堂学生主要面对的是书本,信息多来源于对书本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所接受的刺激也都与文本的文字材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现在,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加入,学生面对的多为大屏幕,所接受的刺激除了文字外,还有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来源也趋于多元化。这本应是语文教学有利因素。不过语文教学毕竟是文字语言的教学,其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思维的发展,主要是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声音语言、画面语言只是文字语言的辅助,但现在的课件,大有喧宾夺主之势。画面的运用就是其中的一例。
一、课件中画面运用的现状
因画面具有易获取、易与课件整合、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易获得直接的效果与反应等特性,使用量更大、面更广、方式更多。在语文课件中,图片、flash动画、影片等资料层出不穷。为行文的简便起见,暂时以画面这一概念来代称。
许多课件中运用了大量的画面,已经到了过度运用的程度。所谓过度运用,就是“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
1、课件中画面数量的过度运用
举几个数字,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的ppt课件,共有54张幻灯片组成,其中38张观赏性画面,五张文图结合。这光点点鼠标,看看画面,又得多长时间啊!还有多少时间留给学生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呢?再举一例,《大自然的语言》一共有26张幻灯片,其中有12张画面,而这中间有十幅纯粹是观赏性的,而且只是围绕文本的第一部分内容,真是又多又密。更有甚者,《三峡》这篇课文,文本只有15 个字,可有的课件却有64张幻灯片,仅仅是三峡的观赏画面就有36张之多,而它们都出现在本课的开头。
2、课件中画面装饰的过度。
语文课是以文字语言为主要信息载体的学科,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学习对象、理解对象、分析对象都要与文字有关。也正因为如此,密密麻麻的抽象的文字成为了语文教学课件的主角。于是生动的内容,活泼好动的学习主体与单调的课件主角产生了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语文课件引入了更多的刺激元素,使课件变得更丰富,更吸引人,达到一种温馨美的效果。课件中就有一些画面作为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