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ppt94
- 资源简介:
共2个课件,一个教案。课件50张。兰亭集序 (教案设计)
王羲之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部分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
2.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3.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
1.强调课前充分预习,预习要求:①反复朗读,运用工具书,并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扫除阅读障碍。②提出疑难问题。
2.注重学生分组讨论,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
3.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要多读(可采取听读、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形式)读到情随声出。
4.第二、三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多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只做适当组织、引导。
5.确定教学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6.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浙江绍兴的兰渚山是个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解题、作者介绍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三、课文朗读
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最后学生齐读。
四、疏通字词句
五、概括文章三段大意。
第一部分:记叙宴集盛况。
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
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整理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3.如何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东晋时人评论王羲之书法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