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80字。
小学升初中教学衔接辅导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的预习:课改教材的提前演练,让学生更快进入初中状态;
2、学习方法的改变:教授如何听课,怎么分清课的重难点,改善学习方法,预习新课;
3、心理上的提前预演:培养学习主观能动性,自己学会分析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4、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特别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
5、 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二、指导思想
紧扣上海市教材大纲要求,结合学生教材实际和学生年龄、个性特点,实行开放性务实训练;规范与开放性相结合,规范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切实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三、中小学语文衔接特点分析及采取的相关措施
1、在教材内容上,相对来说,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往往一下子加深,知识点增多,思维难度增大。由于课时紧,中学教师讲课速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教学步骤往往一带而过,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这与小学老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是不同的。所以七年级学生一开始学习语文往往会产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学习内容太难的感觉。
2、在教学方法上,中学语文教师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注重提高理解、记忆、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不少习惯于死记硬背和被动学习的小学生来说,也是难以一下子适应的。中学语文注重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课堂上老师讲解得少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了,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后自觉学习加深理解。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因此总感觉到前面的内容还没掌握,老师就教后面的内容。
3、在教学目标上,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代文阅读方面:在阅读方法上,由小学“学会默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到初中“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解和分析评价方面,由小学“理解主要内容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发自己的判断”,到初中“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初中还作了鉴赏方面的要求,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文言诗文方面,由小学“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强调的是诗歌背诵到初中“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诗词积累和文言文阅读并重。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诗词,阅读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另外,小学测验题量少,难度小,时间充裕,且考点多已在平时练习中反复操练过,学生只要平时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而中学测试题量大,难度高,更注重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对于一个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讲,往往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
从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