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8620字。
荆州市200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时量: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商贾 训诂 桎梏 呱呱坠地
B.炽热 不啻 鞭笞 摧山坼地
C.症状 正月 蒸腾 狰狞可畏
D.滞留 投掷 对峙 栉风沐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传诵 通牒 皈依 反唇相稽
B.懈气 陷阱 幅射 委曲求全
C.撕打 发轫 瞭望 绵里藏针
D.剔除 涵养 冒然 耳根清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B.恐怖分子滥杀无辜,罪不容诛,全世界一切正义的力量是决不会向他们妥协的。
C.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赵本山的小品《送水工》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这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忧愁都付诸东流。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句是 ( )
A.张经理在改革人事制度时遇到点挫折,王局长对他说:“改革哪能都那么一帆风顺?有点失误与挫折是难免的,‘吃一堑,长一智嘛’。”
B.为表彰“护宝”功臣,陕西省、宝鸡市及眉县文物部门曾分别对5名农民各奖励2万元,并多次组织到延安、西安、北京等地参观旅游。
C.昨日,市长十二届《政协好新闻》评选揭晓,本报《为了武汉可持续发展》等4件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D.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应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形象上呈现美,并用这种美来激励人,愉悦人,感染人和教导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使用煤气的过程中,如果一旦出现漏气的现象,就应当立即截断气源,并迅 速地打开门窗,通风透气。
B.许多城市都编制了新一轮的城市规划,其中包括:降低市中心建筑的密度,减少市中心交通压力和人口压力,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
C.禽流感和可能由它导致的全球流感大流行成了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种情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SARS的流行。
D.在美国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市市长改选中,刚满18岁的美国少年塞申斯击败了现任市长英格斯产生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6 -9题。
①科举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塑造了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政教一体化,其中文化与政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政治,最终也是一种文化秩序。万历年间,利玛窦到中国,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实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知识阶级即’哲人’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②科举制度并没有实现“理想国”,但却实践了前现代世界最合理的政教制度。科举千年,以人文化天下,朝廷立国,文人立命,社会长治久安,个人功名利禄,尽系于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是帝制中国社会结构的中枢。就社会政治而言,自上而下,面向整个社会的科举,为皇权统治下的官僚体系提供人才,保证官僚体系运转,巩固了封建皇权;自下而上,科举又是一个制度化的流动晋升的渠道,社会基层的优秀分子,由此可以进入社会精英统治阶层,参与管理国家。社会晋升机制,是社会结构的核心。科举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
③科举不仅是中国社会结构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主体,它包含着思想与制度两个层面的意义。思想层面上儒家经学化,从一种普通的学说变成圣典;制度层面上,儒家知识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最直接有力地保证了儒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科举制使儒家思想彻底制度化,制度化保证了真理的权力化,它使帝制国家、士绅社会与儒家文化,围绕科场中心流动,创造了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举文明。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明传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科举,而不是西方历史范畴中的封建或东方专制主义。梁启超曾经从四个方面对科举的历史作用做过公正评价。首先,科举使帝制政权充满活力,不断从社会精英中吸取统治人才;其次,促进社会中官民阶层的流动,使社会充满活力;再次,使儒家思想与价值和意识形态制度一体化;最后,使个人有出路,社会稳定。
⑤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中华文明,是一种科举文明。在前现代世界各国,中国社会结构最具开放性,官僚出身最具平民色彩,教育普及面最大,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科举制度造成的。
6.下列关于第①段中的“政教一体化”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科举时代,以科举为特征的教育制度依赖封建统治的政治体系而存在,并得以千年发展;同时这种教育制度也只能屈从封建统治者的意志。
B.中国的科举制培养的知识阶层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中起统治作用,他们受到的教育在政治制度中能够表现出来。
C.在科举盛行时代,封建政治与文化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政治也是一种文化秩序。
D.在科举盛行的时代,封建政治制度依赖科举制度而得以获得人才,而科举教育依靠封建统治者的垂青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