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用书营造“教”“学”新格局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辅用书营造“教”“学”新格局
江苏省兴化中学 徐地仁
小时候在语文课上面对老师的提问,虽然自以为头脑转得不算慢,但还是常常免不了产生一种犹豫感,担心自己的答案与老师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不符。那时教学参考书在我的眼里无异于就是智慧和才识的象征,它有如一盏法力无穷的神灯照耀得老师通体神圣光亮。而今自己做了老师,正准备体验一下拥有教学参考书的感觉,却猛然发现世易时移,语文教师凭借一本教学参考书“大显神通”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当前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图书出版业一片繁荣,各种教学辅助用书乘着时代的东风,以雨后春笋之势纷纷涌向市场,这便一下子冲垮了教师对教学参考书的独占。层出不穷的教学辅助用书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教师教学用书进行解析重构,从而为学生自学营造出一片从容的天地。于是老师依据教学用书而在课文教学中享有话语垄断权的格局被打破,也就是说,学生完全可以在课文教学之前或在课文教学之时,凭借任何一种教辅用书把握老师想要在课堂上讲的或老师想要在课堂上得到的源自于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关内容。可见,在俯拾即是的教学辅助用书面前,依赖教参式的教学方法已然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时代呼唤语文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关系之所以能够维系,是因为教与学之间存在着某种期待,一旦这种期待消解,则教与学之间的紧密联结便有可能遭到解构。教学辅助用书的大量面世,使传统的以教学参考书为中介而维系起来的教与学之间的期待关系受到挑战,从而给老师们吹响了在革新中求生存的号角。首先,在新的教学形势面前,教师的综合素质问题被摆到了显眼的位置上。当年靠一支粉笔一本教参武装起来的“台上则为师,台下则与生无异”式的教书匠,若想再把教学用书当护身符而混迹于教坛,那必然会像堂吉诃德一样,处处闹出笑话。既然昔日的凭借已经失落,那就必须断然向前寻求新的支撑点,而这个支撑点便是个人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课文教学中获取抛开教参健步独行的本领,才能在面对每一篇课文时深入研究,透彻体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最终使课文教学着上“我”之色彩,散发出独特的个性魅力。教辅用书在学生中的普及,使课文教学中许多问题原有的悬置之美不复存在,让本来教学前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蕴藏之态呈现于学生面前的课文内容带上了几分“一眼见到底”的索然寡味,当此之际,唯有具备深厚个人蕴藏的老师,才能应付裕如,从容不迫地进行美的重构,从而把学生拉回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诱人境界之中。
其次,教学方法问题峭然而起,成为关系到课堂教学效度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主打的角色转到引导者的位置上来。这就给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谁不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谁就会为时代所抛弃。其实随手可得的教学辅助用书早已经营造出当代教育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特文化氛围,这正是素质教育精神赖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我们岂能无视这片沃土,从而放弃播种丰收的机会?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老师课堂上的“讲”,他说:“所谓讲,应当理解为给学生以指点和引导,使学生逐步达到能够自己阅读。假如一篇文章,学生能充分理解,那么教师就用不着讲了。”而时下学生对教学辅助用书的拥有,正是为他们自已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