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汇编)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6/13 11:39:3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5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130字。
  (诗歌鉴赏题汇编)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郴州市一中 林小茜
  【说明】
  2008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新的一届高考复习又将紧锣密鼓地登场了。为了把握古代诗歌鉴赏题的解题方法,现将2008年全国高考19套(实为18套,因海南、宁夏卷相同)试卷的古代诗歌鉴赏题进行解析,给2009届师生提供借鉴,编写中错误在所难免,请不吝赐教。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诗歌的解析、鉴赏,参考了许多鉴赏类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在此对这些书籍的作者、编者表示谢意!
  【全国卷Ⅰ】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
  12、(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解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
  
  【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近即可)
  
  【天津卷】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4.1分《游褒禅山记》
  15.3分 B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重庆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