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结构学习与欣赏——学习感悟式作文
- 资源简介:
- 约32100字。学习感悟式作文
常见思路与结构
(1) 身边故事 + 联想到其他有关故事或名言 + 升华主题的结束语
(2) 身边故事 + 升华主题的结束语
赏析一
读你,也读我
那是很久远的一个故事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当时正在读大学,在那个知青下乡的年代,他不可避免地被轰轰驶来的命运之车送到了东北。东北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那是一般人根本料想不到的。天气是要命的冷,没有足够的衣物御寒,又没有东西吃,只能凑合着吃些树皮草根,夜晚根本不敢睡觉。一来是那里的野兽多,二来是怕自己睡着之后永远都醒不过来了。人在那种情况下是很容易绝望的,甚至退化到人类最原始的状态。很多人去偷去抢,他们看到能吃的就抢,能穿的就拿。唯独他,默默地啃他的树皮草根,吮他手中的雪团,最终他还是活了下来,回到了城里。
当许多年后别人追问他当时为什么不与别人一样时,他回答说:“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读过书的人,那一大堆一大堆的书一直在我眼前晃动,它们让我最终没有越过那最后一道道德防线。它们时刻在提醒我,我是一个人,而不是野兽。”
这个故事让我久久无言,能够让一个人在最困难的境地保持尊严的,居然是他曾经读过的书!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他不是不知道啊,他的选择,也许就是在放弃生命啊!
也许有些时候,书籍什么都不是,不是阳光,不是空气,不是面包,不是营养品,不是智慧,不是勇气……它只给人尊严,给人坚持的力量。它以它那悠远而绵长的力量,塑造一个个健全而完整的心灵。我一向认为,在书海遨游过的人,至少不会泯灭所有的良知。书籍是那样一种精灵,它总会留给我们一些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触动的东西,它在不知不觉中输给我们正义和友善,它让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始终揣着一份真诚和信任。不是吗冰心老人为什么到晚年还保留着那份童真童稚呢三毛在万水千山走遍之后依然还能交出真心呢书籍对人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即使你走遍天涯海角,即使你历尽沧桑变幻,它也一直都在你的灵魂深处。
哈佛大学有句校训: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与书籍为伴,让心灵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得到升华。很多年之后,你会发现,你心灵的故乡是那么亲切和实在,你的人生是那么美好和纯洁!
【名师点评】本文由一个下放知青当年的故事引入,叙事要言不烦,结尾以主人公富有哲理的话自然转入议论,过渡巧妙,了无痕迹。议论部分深刻而又内敛,不露锋芒,但说理透彻。引用冰心和三毛的事例信手拈来,毫无斧凿之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篇末以哈佛的校训作结,升华主题,又能够紧扣话题。读这篇文章,感觉到作者不像是在写考场作文,倒是像一个忠厚长者在谆谆教导,绝无学生腔,语言老道,后劲十足,从容自然,透出了非一般中学生所具有的对生活、历史、人生深切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
赏析二
人生的贝壳
在海边,有一个拣贝壳的小男孩儿,每拣一只贝壳,他都认为不是最好看的,就把它扔掉。黄昏来临,其他孩子都拣了满满一篮子美丽的贝壳,而他却愁眉不展,篮子里空空的。
在生活里,有许多人就像那个小男孩,为追逐自己认为最美好的,结果到头来,竟一无所获。人们往往倾心于追逐和求索,忙忙火火,一路的好风光却未能欣赏。
屠格涅夫说:“人生的最美,就是一边走,一边拣拾散落在路旁的花朵,那么一生将美丽而芬芳。”有的人,给自己定的目标往往太高,虽竭力拼搏最终却仍无所获。也许他并不知道,他选择的本来就是无法企及的痴心妄想。就说夸父逐日吧,当我给儿子讲这个故事时,他竟十分机警地反问了一句:“他真蠢,难道他不知道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多高吗阳光每天都在他身边,他还追什么呢”儿子的话令我深思。夸父即便算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强者,但他的确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那就是放弃了身边的光明。
现实的美好是永存的,而揣测的美丽往往只是一种幻想。总有人盲目地走过了一段年轻岁月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追求那种最美,只是一个浪漫的虚幻。
请记住,人生的每一天,每一个足迹,都是值得留恋的痕迹。不要轻意丢弃你的所获,在人生之途,只要是一枚值得珍藏的贝壳,即使它很小很小,我们也要把它放进人生的口袋。因为“每一枚贝壳都有它自己的历史与价值”。
赏析三
支撑
一群大象生活在一片荒原中,无忧无虑,幸福无比,然而有一天,病魔突然降临到这个象群。经过抗争,象群中的绝大部分都挣脱了病魔的纠缠。可是,却有一只小象一直没能恢复过来,眼看就要支撑不住而倒下。
然而,大象是不能倒的。它一倒下,就会因为巨大的内脏彼此压迫而损伤自己。倒下,意味着置自己于死地。就在小象即将倒下的那一刻,大象们两个一组轮流用自己的躯体夹住小象的身体,支撑住这苟延残喘的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命运抗争。终于,奇迹发生了,在大象群体的呵护下,小象慢慢恢复了元气,最终病愈。
很多的时候,艰难困苦还不足以将我们击倒,可是我们自己却首先支撑不住了,倒在地上,丧失了毅力和勇气。如果我们再忍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