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90字。
回忆鲁迅先生
市东中学 吉莉
教学目标
带领学生充实心中鲁迅的形象,让学生了解认识作家的不同有效途径。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人说,阅读和诠释鲁迅是最富有挑战性的行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大概没有哪位作家像鲁迅那样获得过这样庞大、这样持久不衰的阅读群。
请同学们谈谈对鲁迅的了解。
(七嘴八舌说鲁迅)
有隶体“一”字胡须的鲁迅,常常手捏香烟的鲁迅,诗人鲁迅,作家鲁迅,革命家鲁迅,试题鲁迅,偶像鲁迅……每位同学都对鲁迅先生形成了某种看法。但愿,萧红的这篇《回忆鲁迅先生》仍能给同学们一种重新发现的喜悦。
二、 讲读课文。
1. 创设情景。
1934年11月30日,萧红与鲁迅在内山书店第一次见面,随后她便经常出入先生家中。她把我们轻轻领进先生家敞开的大门,毫不掩饰地为我们展现了不常见的先生朴素的家居生活。
2. 揭示写作特色。
“这是萧红写得最好的散文”课前阅读提示中这样写到。这篇散文也是被公认到目前为止纪念鲁迅文字中最隽永、最深入的一篇。“琐屑的事情,随意的笔调”是文章的特色,相信同学们在预习中已有所体悟。就请大家从随意、琐屑中去发现或许是以往经验中所未知的鲁迅。
3. 课文解读。
问: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各抒己见,用文中实例证明观点)
答:①关心爱护青年
资料:
鲁迅关心过的青年有许多,如白莽、范爱农、萧红(在鲁迅的帮助下步入上海文坛;文章多经先生推荐发表;代表作《生死场》的发表是鲁迅关怀、帮助的结果,先生并亲自为书写序);三十年代出现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人称鲁迅为“中国青年作家之父”。
②善解人意、心细如丝
③待人宽容
④了解儿子
资料:
重病中挣扎着把头抬起才很大声(对儿子)说出明朝会;用诗歌调子谱过催眠曲;写诗流露这样的情绪。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