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AB两卷,约5150字。
2007-2008学年度下期单元目标自测题
八年级语文(五、六)
A 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16分)
一、基础知识(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为坻(chí) 叱咄(duō) 环滁(chú) 觥筹交错(guāng)
B、相马(xiāng) 呷浪(jiā) 箪(dān)瓢 倩女(qiàn)
C、骈文(pián) 隐曜(yào) 堕事(huī) 鸢飞戾天(yuān)
D、容臭(xiù) 风掣(chè) 悄怆(qiǎo) 泠泠作响(lěng)
2、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 水皆缥碧(青白色)
猛浪若奔(指飞奔的马) 鸢飞戾天(至)
B、不知何许人也(什么地方) 造饮辄尽(制造饮酒)
期在必醉(期望) 曾不吝情去留(或去或留)
C、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不以千里马称也(著称)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弗之怠(懈怠)
援疑质理(提出) 录毕,走送之(跑)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
B卷(共50分)
一、 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2分)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人有烛而不与,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之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为其佣作,而不求直。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之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反。(出《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