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30个字。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案例
一、案例主题:
文言文是历史和文学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文化信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近几年来,根据二期课的要求,初中文言文的数量不断增多,初三中考古诗文多达六十余篇。这样,对于古文知识相对欠缺,同时又处于中考压力下的初三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感觉困难重重,古文知识显得深奥难懂。所以,在初三这有限的时间内,我尝试着用有效的方法复习文言文,并且让课堂充满乐趣,又学到了知识。
二、案例过程
《初三文言文点击》中,古诗文共汇集了六十篇,古诗三十五篇,古文二十五篇。古诗由于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并且学生从小就当儿歌背诵。这样,我就利用早自修的十几分钟时间讲解一首,当天就可以背诵出来。需要耗时耗力的是篇幅较长的文言文。由于有些文章较长,古汉语知识难懂,在复习时就要找出学生们的兴趣与某些古文内容的结合点,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然后按我的复习思路把他们带入美丽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岳阳楼记》、在这里读《少年中国说》、《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学习《扁鹊见蔡桓公》、说《曹刿论战》、说《愚公移山》。
在复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首先声情并茂地范读一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笔下的这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然后抓住关键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讲述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概括出文章中心思想:“反映当时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对于背诵有困难的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办法。先让这些同学掌握全文的结构,从简单内容着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按照渔人发现桃花村→进入桃花源→走访桃花源→辞别桃花源的过程画一幅图。有一个平时背功不太好的同学把全文内容无一遗漏地画了出来,这时我让他看着图背,很快就把这篇文章背诵出来了。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复习即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习热情。
在复习《河中石兽》这篇文章时,由于篇幅较短小,全文仅两三百字,内容也容易掌握。那么,我就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学习了此文得到了什么启示和扩展迁移上。这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复习训练使知识拓宽,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僧人、讲学家、老河兵等人的四种不同的寻找落入水中石兽的方法,其中老河兵的方法既有经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