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
高中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单元走班”学习组织方式初探
八十中学 邢建涛
观点提要:单元走班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语文学科各单元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相应不同单元(如散文单元、古文单元、现代文单元、诗歌单元等等)教学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其主要形式包括:1.根据教师在不同教学领域的特点,安排单元任课教师。2.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制定语文教学计划。3.综合式的分层。“单元走班”制学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由自主地选择学习,不仅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学习,之间的竞争有了可比性,而且老师上课时的牵制面也少了,这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单元走班更大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在走班中保持愉快的心境,感受成功的滋味。
关键词:单元走班 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高中语文学科等基础教育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个性化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承认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承认学生具有选择和发展的权利,承认学生有选择课程的权利。根据语文学科各单元教学相对独立的特点,本人对“单元走班”学习组织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单元走班”学习组织方式的涵义
单元走班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语文学科各单元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相应不同单元(如散文单元、古文单元、现代文单元、诗歌单元等等)教学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单元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有3层含义:
一是教室和教师相对固定,学生流动上课,即根据语文教学单元内容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不同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发展趋向的学生流动上课。
二是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所谓“大班上课”即基础内容课程实行大班制,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并通过相应的能力考试。对部分在某一单元知识水平过硬的学生,也可以免修该单元的基础课程学习,直接参加能力考试。如其通过,可视为其已经达到课程的目标能力要求。所谓“小班上课”即对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实行小班制,学生可自己选择或确定学习内容流动上课,通过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有针对性。如每学期20周教学时间,可以以5周为一个循环,前3周进行单元的基础课程教学,后2周进行单元内容的提高教学。对学生每次上课进行记录,使其必须上完所有基础课程。每个循环的基础课程内容相对固定,提高教学内容可以相对固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以达到全面学习和强化学习的双重目的。单元能力考试通过的学生可以不在进行该单元的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其他语文单元或其他学科。可以保留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形式以考核免修语文某一单元的学生是否持续保持其能力水平。
三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单元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体现在学生的各种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古文学会、散文研究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