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40字。
审美:文学教育的本质归位
作者 康培
[内容摘要] 审美素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审美教育由此成为现代教育中非常重 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打破现有的传统的文学教育模式,构建新的文学教育的思想体 系和审美框架。框架不是模式,因为我们要构建的是一种审美教育的思想,要探究的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的审美教学的一般规律。我们是要从文学的特点出发,树立起审美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去进行文学教育,使美回归文学教育的课堂。笔者认为,构建文学教育的审美框架,必须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审美素质 审美教育 审美心境 心理体验 联想想象 创新创造
审美素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审美教育由此成为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可以说,这个时代在呼唤审美教育,我们文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这项工作中担负起重要职责。然而冷静审视当今中学语文中的文学教育,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不可隐晦的事实——审美本质的明显缺失,具体表现在:
一、以理性分析取代感性领悟
自从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问世以来,尤其是1951年它被引进到我国以来,他的注重理性分析的教学法就长期统治着我国语文教学领域。这种理论,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过于强调课程、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忽视了它们的灵活性和不断变革的必要性。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以理性分析代替感性领悟的文学教育:教参、资料中来的所谓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写作特色、修辞手法、精妙语句等等,都要塞给学生、灌给学生,学生自己的理解空间极小,感性的悟得更无从谈起。
二、以功利思想遏制审美冲动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的功利思想空前膨胀,于是人的思想、精神、情感都受到空前冲击。我们的文学教育,尤其遭遇沉重打击。考试不可避免,而要考试就要竞争,要竞争就必然要有人失败。为了在竞争中不败,就必须必须成为考试的奴隶。什么文学,什么情感,什么审美,都见鬼去吧!君不见,年年高考,年年是一阵厮杀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因此,我们需要打破现有的传统的文学教育模式,构建新的文学教育的思想体系和审美框架。框架不是模式,因为我们要构建的是一种审美教育的思想,要探究的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的审美教学的一般规律。我们是要从文学的特点出发,树立起审美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去进行文学教育,使美回归文学教育的课堂。笔者认为,构建文学教育的审美框架,必须包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一、情感入手,引导学生感受美
文学教育过程是学生与作家、作品感情交流的过程,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投入相应的情感活动,才能体验、领悟到。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对审美心理的总体活动起推动作用。我们构建文学审美教学框架,依据审美的特点,首先要从情感入手,引导学生感受美。
1、准备阶段:营造审美心境,强化审美欲望。审美心境“一定是自然的赠品”,“只有审美心境才产生自由” [1]。审美需要有审美的心境,需要有审美欲望。但我们的学生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