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60字。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家庭教育
凉州区广场中学(甘肃武威 733006) 汪宗森
新的课程改革是在信息化、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在我国教育适应世界教育主流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其核心是让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和发展。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理想目标,光靠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协调一致和建设性的支持。在培养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长河中,家庭教育是事实上的源头,是真正的基础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完善和补充,因此家庭教育需要用新的观念、新的方式去适应目前的课程改革,使子女成为今天学习的主人翁,未来事业的成功者。为了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做为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转换角色、突出民主,激励孩子们快乐成长。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特别是农村),往往过多强调的是服从。家长将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常常扮演着孩子思想、语言、行为的霸权主义者。这种管得过死的专制的家庭教育,得到的是顺从依赖或逆反对抗,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孩子得不到尊重的教育,可能永远成不了学习的主人,我校于今年五月下发的320份问卷调查中,有142名学生说自己在家里不受尊重,压抑的家庭教育使他们不能适应新课改。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的一个突出的不同就是:中国的教育中激励少,强化的是“你不行”、“不成器”,强调在压力下求进步,残酷考试的痛苦让学生窒息。教师和家长对分数的执著而引发的告诫和指责多于欣赏和奖励,而国外教师和家长更多的是对学生竖起大拇指,想方设法的表扬,他们强化的是“你能行”,“你很棒”。在问卷之后的跟踪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民主的学生,上课时敢于探究,勇于发表独到见解,对学习表现出了较为浓厚的兴趣。事实证明家庭教育是要以热爱学习为前提的,欣赏孩子,表扬孩子,鼓励孩子,应给孩子多给点激励,少给点指责,多一点肯定,少一些否定,多一些民主,少一点专制。家长应处于子女教育中的平等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民主地位,建立民主的家庭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家庭学习与学校学习目标一致,家长和孩子共同
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总结,共同享受,这样才能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解放思想,培养个性,提供给孩子发展空间。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教育子女是每一个做父母的神圣职责,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家里的头等大事。但是,一些家长家庭教育观念陈旧,抱残守缺,方法失当,尽管为孩子的成长牵肠挂肚,操碎了心,结果却事与愿违,出现了“逼子成龙”的现象,很多孩子在家中不能多看课外书,不能多参与同学交往活动,更不能尽情地游戏与娱乐,学生被限定在极其狭窄的学习范围中。家庭教育变成了对学校学习内容的强力控制和课本知识练习量的一再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