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90个字。
九年级上册古文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学号: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一、阅读指导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描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一次农民起义的经过,表现了陈涉、吴广起义领袖的英雄形象。本文主要记叙了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准备、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表现了陈胜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二、一词多义
与尝与人佣耕(同、和)
与皆来会计事(都、一起)
应笑而应曰(回答、答应)
宜多应者(响应)
次皆次当行(按次序排列)
次所旁丛祠中(临时驻扎和住宿)
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
与皆来会计事(聚集,集会)
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一样)
公等遇雨(在名词或副词之后表示复数)
道道不通(路)
伐无道(道义)
数以数谏故(屡次、多次)
数日(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
故以数谏故(缘故、原因)
广故数言欲亡(故意,特意)
将将兵徇蕲以东(带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带兵的人)
指卜者知其指意(意思,意图)
皆指目陈胜(用手指指点点)
书丹书帛曰(写)
得鱼腹中书(字条)
令又间令吴广(派)
召令徒属(命令)
令辱之(使,让)
欲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
从民欲也(欲望,愿望)
之辍耕之垄上(去,往)
怅恨久之(结构助词,无义)
鸿鹄之志(结构助词,的)
二世杀之(代词,他)
以以数谏故(因为)
或以为死(认为)
以激怒其众(来,以便)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三、词类活用
此教我先威众耳威解释为威服形作动
皆指目陈胜目解释为目视,用眼睛打量名作动
乃丹书帛曰书解释为写名作动
陈胜王(wàng)王解释为为王名作动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解释为用网捕名作动
固以怪之矣怪解释为以…为怪意动用法
忿恚尉忿恚解释为使…忿恚使动用法
尉果笞广笞解释为用竹板打名作动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解释为铁甲,锐解释为武器形作名
四、古今异义
陈涉少时古义,年轻时今义,少年时
皆次当行古义,编次今义,次序等
今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
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候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常常
固十六七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又间令吴广古义,私自,偷着今义,隔开
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可怜
皆下之古义,攻克今义,下面
2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一、阅读指导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本文通过写唐雎奉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得布衣精神,揭露了秦王骄横狡诈、色厉内荏的面目。
二、一词多义
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唐雎使于秦(出使)
徒免冠徒跣(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副词,只、仅仅)
怒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发怒,动词)
怀怒未发(愤怒,名词)
夫此庸夫之怒(成年男子,名词)
夫专诸之刺王僚(发语词,无义)
以以大易小(介词,拿、用)
以五十里地易安陵(介词,凭借)
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徒以有先生也(连词,因为)
与轻寡人与(语气词,吗)
与臣而将四矣(连词,同)
于受地于先王(介词,从)
使于秦(动词,到)
休祲降于天(介词,从)
也公亦尝闻天子之怒(表强调,副词)
亦免冠徒跣(不过,副词)
三、词类活用
请广于君扩充形作动
轻寡人与轻视、看不起形作动
天下缟素穿丧服名作动
且秦灭韩亡魏使……灭亡使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