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30个字。
与经典同行点亮心之灯
-—新课标下中学生读名著现状与策略
作者:胡斌
单位:南京市区清水亭中学
与经典同行点亮心之灯
——新课标下中学生读名著现状与策略
[内容摘要]《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如何从经典名著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品,引导中学生善读经典名著,打好人生的底色。巧妙地运用激趣法、典故联系法、巧用“留白”的艺术、四读法、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浓浓的书香伴同学们一道成长。点燃中学生心灵之灯,重塑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秉承优秀的文化滋润,催开智慧的花朵。
[关键词] 四读法“留白”的艺术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的材料包括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及名著。如何从经典名著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品,培养中学生善读经典名著,打好人生的底色。与书同行,浓郁的书香弥漫我们的校园。“成长不可无书”。我作了一次调查问卷。
一、 调查分析找出病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认真填写调查问卷!谢谢你的参与和合作!
项目 年级 备注
你读过哪些名著?
每月花多少时间读课外书籍?写读书笔记吗?
你喜不喜欢读名著?谈谈理由。
名著与网络小说、科幻小说、漫画书相比你喜欢哪一类?谈一谈原因。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中发现参考人有1002人初中三个年级,约80%以上同学认为,读名著可以增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水平,但只有约30%少数中学生在课余时间首先选择了看名著,而网络小说、科幻小说、漫画书等这些“快餐文学”却是大多数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首选。约20%中学生什么课外书几乎不读。为何中学生不喜爱读名著?真发人深思。
1、学生升学压力大,功利思想严重,名著难读,花费时间太多。名著都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瑰宝,但是由于名著内容的久远,背景的生疏,结构的传统,语言的晦涩难懂,篇幅的宏大,文章理解的困难,与当代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情趣差异很大,显得不好读,不如读“快餐文学”图文并茂。名著自身的鸿篇巨制的特点和局限,同时产生阅读的语言上的障碍和学生畏难情绪,名著倍受中学生的冷遇。如《史记》等,文言问的成份较多,其实《陈涉世家》、《鸿门宴》等文章构思精巧,人物描写真是细致如微,不亏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学生只要去品读,自然领略到其中的神韵。
2、没有时间和精力读和读名著的兴趣不高。当今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生在“书山题海”里,父母认为名著是“闲书”,跟考试升学关系不大,大力地阻止,当头棒喝。中学生实在没时间来阅读经典,更不可能有“品一杯香茶”悠闲地去欣赏。即便是教科书中对名著的节选,也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即便有机会接触名著,也因为应付老师的作业和考试,宝贵的精力被错位。读书观念的错位,所以有些教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