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60字。
《沁园春•长沙》教案
毛泽东
第一课时
一、 预习作业:
1、 回忆《沁园春•雪》,并整理作业本上。将《沁园春•长沙》并列抄在其旁边。
2、 查找关于词的基本文学常识。(注意挑选最精炼的信息)
3、 整理《山居秋暝》、《登高》、《桂枝香•金陵怀古》、《野望》
如何预习:
1、 排除文字障碍,充分利用工具书,尤其对于文言文。
2、 对于作家作品的定位。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媒介。
3、 分清体裁和题材。充分利用相同作家的其他作品和相似的题材,进行比较阅读。
4、 发现语言的闪光点和思想的碰撞点。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储备,调动思维。文言文同样适用。
在最开始的几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预习习惯。
二、 导入课文。
(用沁园春雪,导出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拥有相同的词牌名。简单介绍词牌名和有关于词的文学常识。用写景对象的不同,导出长沙写的秋景和古诗中的秋的意境有所不同。因此先让学生对这首诗的大气魄有感性的认识。)
提问:你们发现,这两首词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用了相同的词牌名——沁园春。
那我们就必须首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词的历史: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乐器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情,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情,或细腻轻扬;或激越豪放;或婉约柔情;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荡激昂。
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上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情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选择了一个词牌名,就选择了相应的字数,平仄,也就选择了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因此一般词人做词,都对词牌的韵律风格烂熟于心,才能选中合适的词牌,与想要表达的情绪基调相得益彰。“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名,后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于是得名。《沁园春》这种曲调适合抒发壮阔豪迈的情感,苏辛一派最喜欢用它。
其它关于词,我们还必须要了解的是:见ppt
另一个,我们可以发现,在内容上一个是写冬天的景色,另一个呢?是写秋天的景色。
自古以来,无数骚人墨客的作品中,都郁积着浓浓的悲秋情结。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秋天是一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荒凉而充满寒意的图景。宋玉在《九辩》中流露“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慨,可以说开启了文人悲秋的先河。其后,这种悲秋情结便层出不穷。曹丕在《燕歌行》里咏道:“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雁辞归雁南翔”较之宋玉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杜甫在《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抒发了诗人伤时忧国、老病孤独、壮志难酬的复杂感情。柳永在“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凉意中,同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伤心的惨淡秋景,抒发了悲秋之叹。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极凝炼地勾勒出一个天涯游子在秋日黄昏中茫然、孤独、疲惫、感伤、无奈的情态。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
正如刘禹锡所说:自古逢秋悲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