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语文“提问素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26 15:04:1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70字。
  培养学生的语文“提问素质”
  四川宜宾学院  王威
  李镇西老师在讲课之前,总是让学生细读文本,并要求“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能不能提出“真正”的问题,涉及到他们的一项重要素质——“提问素质”。
  一、探究情感与探究思维——“提问素质”的双翼。
  “提问素质”是指学生提出有真正的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构成它的主体是“探究情感”和“探究思维”。
  1.“探究”情感。
  探究始于问,问源于疑。“提问素质”中的“探究”情感主要表现为对于“疑”的体验和态度。
  首先是“疑”的“勇气”。敢于怀疑书本,怀疑权威,怀疑老师。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瑕的人,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书。认为书上说的都是正确的,这是一种“现代迷信”;不怀疑书的人从来也不会从书中获得真理。一位老师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讲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时,大谈其精妙,却有一位学生不以为然:“老师,我觉得朱自清把荷香比作歌声似乎并不最好。文章通篇的意境都极为宁谧,除了作者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如果用‘歌声’有点儿破坏整体效果,照我看来,改成‘笛声’更好,既无人声参杂,也符合当时的意境。”有多少教师、多少学生,曾拜服在朱自清的这一妙笔之下?而独独这位学生能提出这样的见解,我们少了点什么?少了“疑”的勇气。
  其次是“疑”的“敏感”。阅读一篇文章,同学们常常毫无“疑问”,或有了“疑问”却让它偷偷地溜走了。我们上语文课时,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读完了吗?”“读完了。”“有什么问题?”台下鸦雀无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者不进,当学生丧失了“疑”的敏感时,这是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在《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一书中,李老师甚至强迫学生提问,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时,他说:“你不提问我就不讲。”从先行者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了希望。
  再次是“疑”的“执着”。具有这种“探究”情感的人,不会轻易放过一丝一毫的疑点,而这些“疑”则外化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他则刨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