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师引导缺位想到的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30 6:27:0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30个字。
  由教师引导缺位想到的
  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初中周敏成
  摘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思维偏差是正常现象,而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偏差引导缺位却是异常现象。我们对此应形成正确认识:思维偏差不可等同于思维求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辨证统一的。教师应对学生思维偏差的具体方法有:顺势利导,水到渠成;重回文本,整体感知;价值引导;自主构建。
  关键词:引导缺位思维偏差思维求异主体地位主导作用
  前一段时间笔者听了一节地方公开课,课题是《皇帝的新装》。教者首先组织学生梳理了全文情节,然后引导学生对皇帝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可谓是各抒己见。有的认为皇帝爱慕虚荣,有的认为皇帝愚蠢无知,有的认为皇帝不务正业。学生个性化解读非常充分。就在讨论进入白炽化的时候,一个学生的回答引起大家的关注。这个学生认为,这个皇帝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懂得享受生活,充分利用自己现有权势与地位满足自己物质上的需求。再比如他遇事沉着冷静,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时能镇定自若地将游行大典进行完毕。学生回答结束后,教者做出这样的评判:你说的有道理,富于创意。这让所有在场的听课老师惊诧不已,笔者也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无独有偶,在另外一节公开课上,教者引导学生解读《散步》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当奶奶和孙子意见发生分歧时,假若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办?其中一个学生做出了这样的回答:奶奶代表着过去和历史,儿子代表着希望与未来。我们可以忘记过去与历史,但不可以没有希望与未来。所以我会听儿子的。教师对此也未做出任何正确的评判与及时的引导。
  笔者认为,这两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出现了偏差,老师面对他们的思维也出现了教学行为上的偏差。这种现象在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确值得大家深思。对于这种现象,笔者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思维偏差并不等同于思维求异。
  学生的思维偏差,是指偏离教学预设的思维差错。有的是因思维混乱而引起的,有的是学生在尝试创新的过程中产生的。学生课堂出现思维偏差是正常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另一方面是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家庭出身、人生经历、性格特征等等已经初步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因而他们对同一文本也会形成不同的看法,出现错误的想法自然也是难免的。思维偏差虽不正确,但反映了学生积极创新的思维过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