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案例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5 20:1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40字。  
《陋室铭》教学案例
  师:鲁迅先生幼年时把“早”刻在书桌上,警戒自己不要迟到。周总理年少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他们的座右铭。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是什么?
  生1: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生2: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胜过用空话吹嘘自己。
  生3: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乐意、创意。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座右铭对我们的生活有时起着灯塔的作用,它可以指示我们前进的方向。“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今天我们学习唐朝刘禹锡的《陋室铭》,你们以前接触过他的作品吗?
  生1:鸟专题《迎燕》中“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是化用了他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生2:我发现第五单元后的“诵读欣赏”中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师:这两位同学真是有心人,学习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老师觉得你们很了不起。请耿安妮同学朗读文章,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感情。
  (耿安妮同学朗读课文)
  师:大家觉得她读得如何?
  生:我觉得她读得很流畅,字音也读得很准,就是有些地方的节奏处理不到位。
  师:节奏感不强,有道理,举个例子说说。
  生:比如应该这样读“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很好,你把这篇课文根据你的理解重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读时教师听见他读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师:这句中的两个“之”,是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你这样读是不是把句子读破了?想想应该怎么读?
  生:是不是读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师:是的,你的领悟能力很强,语感不错。下面全班同学把课文朗读一下。
  (全班朗读)
  师:请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一下本课的字、词、句的解释。有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5分钟后)师:请同学们提出你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1:“山不在高”的“在”是什么意思?“苔痕上阶绿”中的“上”是什么意思?
  生2:“在”是“在于”的意思,“上”是“长到、蔓上”的意思,这两个词在这儿都是动词。
  生3:“斯是陋室”中的“是”是什么意思?我们以前学过的古文中的“是”一般是指示代词“这”的意思,这里也是吗?
  生4:这个“是”是我们今天常用的一种用法,是个判断词。
  师:在先秦时“是”一般是指示代词,到了汉代以后,逐渐有了判断词的用法,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辨别。
  生5:“往来”参考书中说是一个偏义复词,什么是“偏义复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