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六首》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0/20 14:47:2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5240字。《近体诗六首》教案
  导入:
  本单元前两课是古体诗,本课是近体诗。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乎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诗,杜甫的两首、李商隐的一首和陆游的一首是七言律诗,刘禹锡的一首是七言绝句。
  《山居秋瞑》教案
  课题:《山居秋瞑》
  课型:五言律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鉴赏本诗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诗情画意浑然一体的艺术美。
  3、 情感态度与价置观
  理解并把握本诗所寄托的高洁情操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教学重点:
  学会品味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教学难点:
  理解王维,真正领会诗人远离尘俗、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
  教学方法:鉴赏品味法
  课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大画家,仕途较为顺利,官居高位,却选择了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他的诗风直接继承了陶渊明,“似浅实深,似淡实腴”,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能体现其诗风的五言律诗《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隐的生活意趣,清新而极富生气的氛围中,表现出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山居”是山中居所,“秋暝”是秋天的傍晚。连在一起就是秋天山中居所的傍晚。那么,秋天山中居所的傍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我们一起来看诗歌。
  二、 诗歌鉴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时间、地点、天气
  师:回答的很好。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时间是秋晚,地点是在空山,天气是新雨后。那么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师:联系下文,我们会发现山中有浣女,有渔夫,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空山?
  生:
  师: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师:这两句话又一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
  师: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