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6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闫晗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领会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品格。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1、 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理解。
2、 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法、归纳法、对比阅读法、“引导—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本文故事性很强,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对照理解和使用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中三个故事的大意。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时代背景,分析战国形势图)
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他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中,秦国实力最强大,他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企图各个击破,力图吞并六国。赵国是当时还有点实力的国家,秦国一时很难吞并,便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略,对外抗张。本文就着重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合作,与强大的秦国抗争的故事。
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课件展示作者、作品)
1、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2篇)、书(18篇)、表(8篇)等五种体裁,共130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三、课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