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20字。
《琵琶行》教案
白居易
教学目的:
1. 认识白居易及其作品
2. 掌握作者写作技巧,特别有关音乐的描写
3.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关系
4. 在大时代的背景下,理解作者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为黎民而呼喊
5. 积累有关文言词语:因为,老大,颜色等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以此理解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别致的音乐描写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以声带情,以事带人
讨论法:描写为先,认识为后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想:疏通——深入——鉴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白居易和本诗的背景
2.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
3.认识出现的文言词语
一、导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吟诵着这诗,我们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写这诗时才十七岁,当时把写好的诗给韩愈看,一鸣惊人。白居易最突出的文学成就是诗,不管是短诗还是长诗,以前学过他的短诗如《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长诗突出的成就是《琵琶行》和《长恨歌》。现在我们有机会来学《琵琶行》,大家说好吗?
板书: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二、白居易其人:唐朝中期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跟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诗而作,歌诗合为事而做”的诗歌理论主张。他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甚至连老妪都能听懂。
三、题解:行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如歌,吟等。并序说明正文开头有小序做引子。
四、小序:
1. 阅读小序,找出有关的故事信息?
明确:时间元和十一年
地点:九江郡湓浦口
人物:予、客、琵琶女
原由:感斯人言,因为长句
2. 根据小序,概括本则故事的梗概?
明确:白居易在贬官江州司马时,送客江边请琵琶女来弹奏乐曲,知道了琵琶女的身世与自己同病相怜,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
五、阅读正文:
1. 找出生字的字音,古今异义
荻()思( ) 嘈嘈( ) 呕哑( ) 嘲哳( )
因为颜色老大唧唧
2.识别特殊句式:
转徙于江湖间———感斯人言———
3.通读全文,理出每个段落的大意
明确:出场缘由——技艺高超——自诉身世——身有同感——感慨良多(板书)
4.根据主要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大意
讨论明确: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浔阳渡口,白居易送客时碰遇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