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语文新教材的解读及对传统教育的反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19 21:36:5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30个字。
  对中学语文新教材的解读及对传统教育的反思
  黄金
  (徐州市第五中学邮编:221141)
  内容摘要:
  中学语文新教材以其崭新的理念为我们送来了超级震撼。它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提倡知识与能力并重,强调大语文观,贴近生活,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它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师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正文: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材的选用。过去,天南海北只用一套教材,而本次改革被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就有80余种,其中语文教材的改变最大,也最引人关注。本人仅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科书为例,浅谈一点个人看法。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传统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基础,过于重视语言文字教学,视语文为一门工具。它崇尚抽象、概括、提炼,崇尚逻辑思维能力,忽略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重视将一切语文知识加以解构和量化,忽略从文本和人本的整体角度高屋建瓴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略其他人文和艺术学科乃至自然学科与语文学科的互补性。这使本来诗意的、审美的语文教学向“标准化”、“机械化”转向,将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从而导致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缺乏。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人文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质教育,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思想内核,也是对人类的现状、将来的关注与责任。它包括对生命的探求,对丑恶的蔑视,对苦难的悲悯,对前途与未来的思考,对快乐与成功的讴歌,对崇高与伟大的赞赏。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