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3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0 16:58:4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420字。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写《师说》的目的,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了解本文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
  3.体会本文错综变化、多姿多彩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文言文的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2.对比论证方式:第二段的三个对比。
  3.今天对“师道”的开放性理解。
  三、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三岁时父亲病死,由兄嫂抚养长大。自幼刻苦自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十九岁起去长安应试,直到贞元八年(792)二十五岁时才登进士第。可是,三试吏部皆不中,仍没有得到一官半职。从贞元十二年(796)起,先后当宣武节度使董晋和徐州节度使张建封的幕僚。贞元十八年(802),擢为四门博士,第二年拜监察御史。因上疏极论宫市的弊害(一说因关中早饥,上疏请宽减人民的摇役),触犯权贵,贬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宪宗元和元年(806),召回京任国子博士,历迁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韩愈因随裴度平准西有功,升任刑部侍郎。次年,宪宗遣使至凤翔迎佛骨人宫禁,他上《论佛骨表》谏阻,触怒宪宗,要将他处死刑,幸赖裴度、崔群等劝解,贬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祭酒,兵部侍郎。曾奉命宣抚镇州叛乱将士,取得成效。官终吏部侍郎。
  韩愈的政治态度和哲学思想比较复杂。他出身庶族地主家庭,却站在豪门贵族一边反对“永贞革新”,一再骂革新派的领袖王叔文、王伾、韦执谊为“三奸”,是“小人乘时偷国柄”(《永贞行》),同时,他和“永贞革新”的骨干柳宗元、刘禹锡、韩泰有很好的交谊,并极力赞助削平藩镇割据的斗争。他反对横征暴敛,关心民间疾苦,却又轻视劳动人民,说什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他提出有名的“道统说”,强调自尧舜至孔孟一脉相承的道统,以儒家思想的卫道士自居,但也说过一些违背孔孟之道的话。他排斥佛老的态度是很坚决的,甚至为谏迎佛骨,差点丧命,却依然相信鬼神的存在,宣扬唯心主义的天命论。他主张人性有上、中、下三品,上智和下愚天生不可改易,但又在《师说》中承认“人非生而知之者”,并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子弟子”的合理见解。韩愈还是一个教育家,热心指导后进学习,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
  文学方面,韩愈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古文运动。他要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的内容,向古人学习古文应该“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并力求做到“文从字顺”(《樊绍述墓志铭》)。这些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韩愈的创作,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他以散文体裁写下大量的政论、书启、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状表等,句式灵活多变,文笔流畅而有气势。
  说理文中,不管是议政、论道还是谈学,虽然多系阐述孔孟之道,但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常常采用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杂说》中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贤才难遇知己,把自己一腔愤惑之情发挥无余。《师说》中分别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择师教子与自己耻于从师,“巫医百工之人”与“土大夫之族”两两对比,有力地说明了从师为学的重要性。记叙文中,无论写人、记事、状物都十分生动。如《张中丞传后叙》对南霁云着墨不多,只写他断指斥责贺兰进明这件事,就使一个忠勇坚贞的武士形象呼之欲出。《祭十二郎文》悼念侄子韩志成,结合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送李愿归盘谷序》则借隐士李愿之口,对官场的黑暗和大官僚的丑态,作了尽情揭露,描写深刻,被苏轼称为唐代第一篇文章。
  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得到柳宗元密切配合,当世并称“韩柳”。到了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继承韩、柳的文学传统,在散文创作上有突出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以后,明代的归有光、唐顺之,清代的“桐城派”也都明显受到韩、柳占文的影响。韩愈在诗歌创作方面也能别开蹊径,“以文为诗”和力求新奇,形成宏伟奇崛的艺术风格,对宋诗发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他喜欢追求怪诞诡橘的意境,佶屈聱牙的文句,一部分作品成了游戏文字,对后代产生不良影响。
  著有《昌黎先生集》。注本有近人马通伯的《韩昌黎文集校注》和今人钱仲联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四、写作背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