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10字。
昌平区第十七届教科成果征集论文
题目:用好语文新教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内容摘要: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归纳和延伸,引导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要加强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充分挖掘文本,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要运用哲学原理,教会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要巧妙运用教学方法,突破常规,培养思想的批判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题词:新教材思维品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作者单位:昌平区第二中学
作者姓名:王淑英
通讯地址:昌平区政府街5号
邮编:102200
联系电话(单位)69724788——8051
用好语文新教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内容提要: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归纳和延伸,引导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要加强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充分挖掘文本,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要运用哲学原理,教会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要巧妙运用教学方法,突破常规,培养思想的批判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题词:新教材思维品质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
正文:
恩格斯把人类的思维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①因此,在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一、 加强知识的归纳和延伸,引导思维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去思考问题,它反映思维的宽度和广度,而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它指对同一个问题或事实,探求不同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把握问题的全面而又不忽略重要细节的能力,也就是要善于全面的分析问题。但思维的广阔性,并不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搞繁琐教学。它是抓住问题带有全局性的本质和重要细节来思考问题。语文教学中知识的归纳和延伸正是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好办法。例如在学习《牡丹亭》环境描写时,首先交代清楚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然后结合《斗鲨》《荷花淀》《祝福》《我与地坛》《边城》《秋声赋》等课文,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气氛、显示心理、提示性格、便于比衬、提供背景、推动情节、深化主题,使学生思维纵横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这就把零散的知识序列化了,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应考也都有帮助。
钱学森先生说,只有序列化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在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中,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便会运用自己的思维,把学过的知识归纳整理成为序列化的知识。
二、 加强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充分挖掘文本,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话是一种教学策略,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对话最有利于发展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②因此,有了多重对话,才有可能发挥阅读与鉴赏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独特功能。
首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各自先要与文本对话。教师要先于学生进入文本,吃透教材,准备丰富的背景知识,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以问题为纽带创设对话氛围。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牢牢抓住课文的语言,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发现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紧紧抓住鲁四老爷的“可恶……然而……”“可恶……”“